化疗引起的手脚麻木,可能提示着患者正在遭受着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这类副作用的困扰。周围神经病变因为不属于急性期副作用,患者和家属很少会重点关注,医生也常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而对此告知较少。
但当患者开始感到麻木、疼痛、疲劳、认知困难时……这类知识的欠缺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什么是周围神经病变?
除了麻木还有其他症状吗?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人体的周围神经发生了损伤和病变。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常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身体的两侧,通常从手指和脚趾开始,然后发展至全身。除了患者们常问的化疗后手脚麻木的症状外,还可能会有其他症状。
1 感觉神经受到影响时,患者可能感到:麻木、刺痛、灼热感、难以感受到温度等。
2 运动神经受到影响时,患者可能感到:虚弱、肌肉疼痛、行走或移动困难、手脚抽筋、肌肉萎缩、吞咽或呼吸困难等。
3 自主神经受到影响时,患者可能感到:出汗异常、腹泻或便秘、低血压导致头晕、吞咽困难、排尿出现问题、性问题等。
是什么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有多种,大家最担心的可能在于它们是否与肿瘤的恶化、复发或者转移有关,那周围神经病变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1 原因一:化疗、放疗等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对肿瘤患者而言,化疗药物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大约30%-40%接受化疗的患者,都可能会遇到由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化疗的药物、总剂量、间隔时间、给药途径等均有关系。
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肿瘤药物有:
紫杉烷类:紫杉醇、多西他赛、卡巴他赛
植物生物碱: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依托泊苷
沙利度胺、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伊沙唑嗪
除化疗外,放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可能会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可能会有感觉减退或异常、肌无力、肌肉萎缩、疼痛等症状,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4年[1]。
2 原因二:肿瘤压迫、转移、复发
压迫:虽然原发于周围神经的肿瘤较为罕见,但不代表可能性为零,而且,在神经走行路径旁的肿瘤长大时,比如骨骼、肌肉等来源的肿瘤,也会压迫到神经出现相应症状。
转移:其他原发部位的肿瘤如果发生周围神经浸润或转移,也可能会压迫周围神经系统,引起相关症状;放疗后臂丛神经病也需要与肿瘤转移导致的神经病变区别开来。
复发:治疗后迅速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也有可能提示肿瘤复发[1]。
3 原因三:其他原因
肿瘤患者营养障碍、抑郁、压力、疲劳、贫血等也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是原因,如神经系统感染、带状疱疹、脊髓损伤、糖尿病、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HIV感染等。
如何预防?
周围神经病变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式,因此,应对的重点依旧是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治疗?
患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首先需要及时就诊,明确引起麻木、刺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治疗。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肿瘤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该如何治疗
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为轻中度,多数在停药后数月或数年可自行缓解。
如果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医疗手段的介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疼痛症状;缓解麻木可以选择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和家属还可以通过理疗、疼痛管理等方式缓解疼痛。
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做好护理: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患者摔倒或受伤;使用尖锐物品时要小心;避免接触过冷或过热的东西等,从而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问题。